close
孩子,并不,放在,咖啡因,睡眠 提問: 小男孩經常尿床,已經十三歲了,該怎么辦? 問題補充: 從小孩子就經常尿床,到現在已經十三歲了,還常尿床,該怎么辦? 医师解答: 尿床也統稱為夜遺尿,是指5歲或以上的兒童于睡眠時不自覺的排尿現象。一般來說,輕微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種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尿床的現象通常都會自然消失。相反,頻密而持續的尿床很可能和隱藏性病理原因有關,必須給予重視和適當的治療。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宋主任介紹,兒童自尊發展共有4個要素:外貌、家庭、學校和社會文化,而尿床問題與后3大要素都密切相關。因此,為避免尿床兒童的自尊心受傷害,家長的態度十分關鍵。    尿床:易讓寶寶感孤獨   很多孩子都以為只有自己才會尿床,因此對尿床的問題羞于啟齒。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尿床是兒童期很常見的問題。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小兒外科部最近進行了一個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香港超過16,000名5~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約有2%的兒童有夜遺尿;而接受調查的5歲兒童當中,大約有16.2%的孩子經常尿床。從比例上還顯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現尿床的情況。   兒童心理專家陸蓓蓓老師指出,孩子往往會因尿床而產生其它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如孤獨、畏羞、焦慮、反叛、精神不集中、對社交活動退縮,甚至不敢參加任何需要在外間過夜的活動。因此,陸老師要特別提醒各位父母,無論在對孩子實施任何一種行為訓練或當孩子的身上產生任何一種問題時,都應注意教育“適度”,置之不理或過激表現都會使孩子受傷。   尿床:不可重視、不能無視   傳統觀念一直以為尿床是由于兒童發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并不重視孩子的尿床現象,只是采觀望態度。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小兒外科部進行的嬰兒膀胱活動及睡眠腦電波研究顯示,即使在新生嬰兒,排尿也不是由簡單的脊柱神經反射控制,而是與復雜的中樞神經系統控制有關。超過1歲的小兒已不會在熟睡中排尿。除卻一些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往往是繼發性尿床的決定性因素,如家長因尿床而過分指責孩子,則很可能會加強孩子腦中的夜遺尿信號,使尿床次數變得日益頻繁,甚至持續到成年。   對待尿床的寶寶,家長究竟應該怎么做?陸老師建議,別把尿床當大事,也千萬不能忽視行為訓練。孩子尿床后,應該盡快為他換上干凈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幫他做清潔時小聲、溫柔地告訴他:“長大了,不該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責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師進行教學活動時總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長則可先與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告訴孩子,想小便的時候可以舉手,老師會同意讓他如廁。   尿床兒童的家長還應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為訓練和作息調整,如晚飯后減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飲料;每天為孩子做一個小記錄,如孩子這幾天沒有尿床,父母就應給予獎勵;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廁,但不要將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請他多跑幾步上廁所,這樣有助于他調整生物鐘。    3種方法治療病理性尿床   如果孩子在3歲后,還頻繁尿床,那么建議家長馬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首先,看看是不是病理性尿床。如果父母都有尿床史,孩子很有可能遺傳到尿床。如果是病理性尿床,也就是“遺尿”,家長也不要過分擔心,勇敢去面對、積極治療。   麻宏偉教授介紹,現代醫學一般采用下面3種方法治療尿床。   排尿訓練:使用尿濕報警器或者鬧鐘:將濕度感應器放在患兒內褲上,孩子只要一排尿就會報警喚醒患兒,以訓練患兒對膀胱膨脹的敏感性并及時蘇醒。這種方法安全有效、無副作用。但短期內不能立刻見效,須長期堅持使用,治愈率達70%,復發率低。不過如果濕度較大,報警器常常會失靈。所以華南地區的家長也可以選擇傳統的鬧鐘來代替報警器。   藥物治療:去氨加壓素有改善睡眠、促進覺醒的作用。口服0.1~0.2mg,每晚1次,3個月1個療程,但停藥后復發率較高,用藥時須限水以防水中毒等副作用,近年研究發現小劑量長療程遠期療效較好。   中西醫結合治療:DDAVP與中藥合用,療效優于單用DDAVP,如中藥遺尿合劑。   [BOX]聰明寶箱   尿床兒訓練助手   晚飯后減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飲料。   為寶寶制作“不尿床日”的記錄本,慶祝“干爽日”。   叫醒熟睡的寶寶如廁,并故意讓他多走幾步、醒一醒后再小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aneg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